“我好幸福,还能向101岁的妈妈说‘母亲节快乐!’,我要感谢三个弟弟把妈妈照顾得非常非常好。”5月9日上午9点多,在郑州市中原区锦艺国际华都·欧尚小区,见到记者时,77岁的邢素然一脸幸福地说。

一间光线充足的卧室里,她101岁的老母亲正静静半躺在轮椅上,听到说话声,睁开双眼,慢慢扭转头看向我们,微张着嘴发出“喔喔”的声音。

“2022年12月23日以后就说不清话了。妈妈知道家里来人了,想打招呼呢。”邢素然俯下身子,在母亲耳边用稍大点的声音说:“妈妈,这是报社的记者来看您,一块分享我们姐弟的幸福呢……”

四个“70后”孩子和101岁的妈

邢素然的母亲郭秀荣老太太出生于1923年10月10日,再过5个月就迎来101岁的生日,父亲邢录1921年5月15日出生,病逝于2019年3月。俩人育有四子一女。

“我们姐弟五个,除85岁的大哥在洛阳外,其他4人都在郑州。”说着话,77岁的邢素然小心翼翼地把母亲散落在额头上的几根白发撩到耳根。排行老二的她下边有三个弟弟:75岁的邢益民、71岁的邢建民、70岁的邢卫民。去年她摔了一跤,腿脚有些不灵便,不久后的一次脑梗导致左手连碗都端不住,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三个弟弟身上。

父亲邢录姊妹五人,大哥生下不久生病夭折,小妺送人,9岁时父母病逝,是好心的姑姑把他拉扯大的,老人在欧尚小区有自己的家。在2019年前,邢录夫妇二人生活可以自理,只需有一个孩子在身旁照看就行。2019年父亲去世后,母亲郭秀荣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最终因年事已高,导致生活不能自理。为照顾老母亲,老三、老四、老五3位“70后”商定:24小时要有两个人在母亲身旁,伺候老母亲的吃喝以及大小便。

老四邢建民说,母亲活到了100岁,是他们当孩子的福份。去年母亲百岁生日时,姊妹五人最大的祝福是“希望母亲再多陪陪他们,也让他们能多伺候母亲几年”。

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。但却不适合用在邢家这几人身上。

“我们没让母亲拉在身上一次大便。”老三邢益民说这话时语气平常,没有一丝的自夸。他住在郑州东区,离母亲这里最远,弟弟老四家离得稍近一些。

老五邢卫民退休后被单位返聘,出差在外的多,平时三哥和四哥照料母亲多些,但只要一回到郑州,他都会赶紧来替换,好让两个哥哥能歇歇。“我们没有排班轮换,谁有时间谁来,有时和姐姐四个人都在。”

“我好幸福,还能向101岁的妈妈说‘母亲节快乐’”

一顿饭要说上40多句“妈妈张口”“妈妈咽”

照顾母亲的500多天里,他们兄弟三人的工作几乎是“千篇一律”:早上6:00起床,一人先下楼买一斤鲜奶,几个肉包子。兄弟俩先吃饭,7:00喊母亲起床,伺候穿衣、大小便,洗漱等,因为母亲坐不起来,加上兄弟俩也都是70多岁的人了,必须是一人抱着母亲上厕所或做其他事时,另一人在旁打下手。每次这一番下来,至少得半小时,两个70多岁的老人也累得不轻。

但这仅仅是一天工作的开始。接下来,一个人慢慢喂半躺在轮椅上的母亲一小半杯蜂蜜+蛋白粉兑的水,并陪着说说话。另一人把半斤鲜奶和掰碎的半个肉包,用简易搅拌杯打成糊糊,这是老人的早饭。午饭与早饭一样,晚饭是红薯、枣和小米一块熬的粥。晚上7:30准时让老人睡觉。晚上,要有一人睡在母亲旁边的床上,定好闹钟,半夜一点起来给母亲换下尿不湿。平时3-5天会给母亲擦一次身子。一年前母亲身体还好时,会推上轮椅与母亲到楼下遛弯。小区里对这个百岁老人和她的几个孝顺“孩子”都熟悉。

当天记者注意到,因为老太太的吞咽功能差,这一小碗糊糊,老人吃了32分钟。“今天还是快的,平时至少40多分钟。”喂完饭的邢益民细心地用毛巾擦干净母亲嘴边的糊糊。

这需要极大的耐心。在喂饭前,他先轻轻把母亲的头往上抬抬,放在一个舒服的位置,然后把一个围裙围在母亲的前胸,又在上面放了一块干净的布片,然后在下巴处放一张餐巾纸,准备停当后,就开始喂母亲吃午饭。

“妈妈张口。”“妈妈吃饭了。”32分钟里,每次喂时他都会轻声的对母亲说一句。老太太不会说话,但偶尔会扭头或“啊啊”来回应。每次喂到嘴里后,因为老太太吞咽功能弱,邢益民每隔10多秒会对母亲说“妈妈咽,妈妈咽”。一顿饭喂完,这样的重复话,他至少要对母亲说上40句。

五代教育世家的16字家训

这是个典型的教育世家。邢素然的老爷爷和爷爷是私塾先生,爸爸洛阳师范学校毕业,1950年来到郑州,先后在杜岭街小学、铭功路小学、幸福路小学任教。大哥和三弟都是教师,三弟的女儿也在郑州一所大学里教书,属第五代老师。她的爷爷曾主持过拆庙建校的事,在当地风评和口碑非常好,事迹上过县志。

“尊老爱幼,勤俭持家,邻里和睦,助人爱国”是邢家的家训。一代代的补充和完善,传到至今就是这16个字。

这样的家庭对下一代孩子的影响非常大。2019年他们提前半年订好了庆贺爸爸100岁生日的寿宴,但没用上。遗憾的姊妹五人在去年母亲100岁生日时,订了五桌为老太太庆生。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40多口人。

正是得益于父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,使得他们五个在各自工作上都做得不错。大哥在校长任上退休,老三调动工作时原单位不舍得放人,老五退休后又被返聘。

邢素然回忆说,有一年她的孩子陪姥姥回孟津老家,邻居们你送来菜他送来米面的,最后离开时也没吃完。“妈妈,原来我姥姥在老家这么受欢迎。”事后孩子满脸惊奇地说。

PG电子官网

“你们天天到这儿来伺候母亲,家里人不抱怨吗?”“他们都非常支持,还会抽时间来看看老人。”几人异口同声表示。他们照看母亲靠自觉,不排班,父母的银行卡也是交给老四邢建民保管,平时取的钱就放在小盒子里,谁用谁拿,没有了邢建民就去取些。

“我从不记帐,他们用多少也从不用报账。”邢建民仿佛在说别人的事,其他几人的表情自然又坦然。

记 者:唐善普 文/图

来源: 郑州晚报